OpenStreetMap logo OpenStreetMap

Diary Entries in Chinese (China)

Recent diary entries

Posted by YPGGUUY on 30 April 2023 in Chinese (China) (‪中文(中国大陆)‬). Last updated on 6 May 2023.

https://github.com/OSMChina/osm-busqc

简易的公交网络检查脚本
* 打印全部线路
* 检查线路主线/具体线路缺失
* 检查线名/站名缺失
* 检查首末站

可能倒闭也可能变质.

A little weekend project to check local bus network integrity.
* print all routes and stops
* check missing master routes/routes
* check missing names
* check inconsistent terminals name by comparing route[from]/[to] with platform[name]

may or may not maintain or further develop.

Depends on osm_easy_api, thanks to them.

samples:

首末站不正:

主线 2
2 路: 火车站综合体 -> 塔东路东堤湾
火车站综合体 波海公园 西江北路中 体育中心西门 体育中心南门 康乐北路 康乐市场 康乐中路 披云楼 北门 豪居路 中心市场 大柑园 工农北路南 友谊路口 和平路中 城东公园北门 前进中路 市公安局 前进南路 塔东路东堤湾 和平路西 华佗医院
wrong on route 13853854
AssertionError: inconsistent terminal
2 路: 塔东路东堤湾 -> 火车站综合体
塔东路东堤湾 前进南路 市公安局 前进中路 城东公园北门 和平路中 端州公安分局 端州四路东 工农北路 友谊路口 工农北路南 大柑园 中心市场 豪居路 北门 披云楼 康乐中路 康乐市场 康乐北路 体育中心南门 体育中心西门 西江北路中 蕉园 波海公园 火车站综合体

线路缺失:

主线 5B
5B 路: 火车站综合体 -> 岭塘村
火车站综合体 大桥路北 华英名都 惠民居 玑东路南 大鼎路中 一中实验学校 太和南路 端州七路中 睦岗 八中 棠下 肇庆大道西 三榕港 三榕水厂 黄禁 大龙桥 小湘军校 新屋村
wrong on route 14464670
AssertionError: inconsistent terminal
wrong on master 15749944
AssertionError: inconsistent route count

主线缺失:

wrong on master 35
AssertionError: missing master 35
wrong on master 36
AssertionError: missing master 36
wrong on master K01
AssertionError: missing master K01
Location: 文明社区, 城东街道, 端州区, 肇庆市, 广东省, 526040, 中国
Posted by blkatbyhh on 22 November 2022 in Chinese (China) (‪中文(中国大陆)‬). Last updated on 27 November 2022.

前言

虽然Openstreetmap是不面向渲染绘图,但日常看到地图上欧洲一片绿意盎然而东亚地区即使在胡焕庸线以东也是一片空白,实在是有碍观瞻。本地已有的大片自然地貌有国际友人协助开荒,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然则大陆地区绘图者寥寥,很难做到大面积开荒,如能使用一些半自动化工具或可以加快开荒速度。故此摸索了一套工具链,希望能有所帮助。

方法

Openstreetmap的数据是矢量路径,手动绘制的过程是以卫星和航拍图为底图进行路径描摹后修整,这一过程最费时费力的是照片判读和路径描摹。本文提出的方法就是尝试用自动化/半自动化的方式减轻这个过程的劳动强度,缩短工时。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流程

  1. 图像获取和自动化识别
  2. 位图预处理
  3. 矢量化
  4. 绘图

图像获取和自动化识别

使用的工具

  • JOSM

  • Fiji (Fiji Is Just ImageJ)

JOSM使用方法不赘述。选择合适的卫星图做为底图,隐藏数据层后截图获得位图(raster image)保存。

在Fiji中打开图片,使用Fiji提供的plugin, Segmentation, Trainable Weka Segmentation工具进行图像识别。启动该工具后,先按需建立分类(class),预设有2个分类class 1和class 2。如图像中包含树林,河流,村庄和农田,则需新建两个分类,再去setting里将class 1, 2更名(不更名也没关系,但有明确含义的名字可以避免自己犯错)。用鼠标按住左键画任意曲线的方式在卫星图中指示特征后,点击右侧分类的按钮将曲线加入该类的列表,如有分类失误可以双击列表项移除。指示特征不必精确画出边界,在特征范围内随意标注既可。每个分类都添加若干条目后,点击左上的train classifier进行分类器训练。计算结束后会在图片上叠加用不同颜色标识的分类结果,在这个阶段可以评估分类器有效性,对分类识别失败的地方进行修正标注后重新训练分类器,直到结果满意,在这个阶段不必追求严格精准,因为精准的曲线需要大量控制点描述,而JOSM限制单一路径控制点不能超过2000个,后序的矢量化处理也会精简掉大量控制点。在软件界面点击create result获取结果图片。

位图预处理

使用的工具

  • Fiji (Fiji Is Just ImageJ)

使用Weka Segmentation获得的结果图片包含多个分类,以上述四个分类为例,各个分类的像素点赋值为0, 1, 2和3,下一步是选出需要的分类。使用Fiji的内嵌功能Image, Adjust, Threshol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滑动上下两个阈值滑块,选出分类的像素点赋值,同时图片中会显示出当前阈值选区。选好后点击Apply应用阈值选择结果。

通常在此步获得的图片还有大量孤立小像素点,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可以去除掉。通过执行N次Process, Binary, Erode功能腐蚀掉所有图形的边界吃掉小点,再执行N次Process, Binary, Dilate将存活的图形膨胀回来。此时得到的边界当然和最初识别的边界存在差异,但前述已说过,只要偏差不是太离谱,误差都应该在可控范围内。另外建议使用Binary下的fill holes功能避免区域嵌套,导入JOSM以后还得处理复合多边形,徒增工作量。如果不想保留贴边的区域,可以用Flood Fill Tool把黑区填充成白色,如果边缘部分和想保留的部分有连接,可以使用Process, Binary, Watershed功能把图形分割成小块再填充掉不要的部分,用Process, Binary, Close~功能把Watershed的切分拼回去。此时已完成位图的预处理,File, Save as PNG保存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矢量化了。

矢量化

使用的工具

  • inkscape

将预处理后的位图导入inkscape,使用Path, Trace Bitmap功能,Detection Mode选默认的Brightness cutoff,选中位图后Apply获得矢量路径。矢量路径是叠加在位图上的,拖动一下就可以看到结果。路径内部是填充的,可以在Object, Fill and Stroke功能里取消填充,绘制路径,得到图形干净的边界线。然后保存为svg格式的矢量图就可以了。

绘图

使用的工具

  • JOSM

  • JOSM插件importvec

安装importvec后,JOSM可以打开svg矢量图,导入svg后会问你比例,随便吧,反正也不知道具体是多少,需要缩放调整的。

在JOSM里File, New Layer新建一个图层,导入svg,就可以看到灰色的矢量路径了,全选,按住键盘上的ctrl+alt键,按住鼠标左键缩放路径,平移,缩放路径,平移,重复多次后将路径和卫星图对齐。删除掉错误的区域或者不想要的线段,区域等路径,全选路径validate一下检查是否有重叠点错误,有的话fix一下,忽略所有warning(笑)。最后目视一圈,满意了以后Tool, Simplify Way减少node数量,再进行最终手动调整,增删node,设置类型。完成以后将这个新图层merge到下载的数据图层里,进行最后的区域合并和边界优化等兼容性调整。大功告成可以上传了。

后记

关于软件使用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参照各软件的帮助文档,特别是Fiji的文档极为详尽,不用担心看不懂。

以上工序是进行二维区域识别,在地形不复杂的地方应该也可以用来识别道路这种一维线特征,工序中的区别是在inkscape的矢量化中使用Centerline tracing(autotrace)方法获得道路的中心线。目前我没有试验,当作业布置给有兴趣的各位。

更新

  • 位图预处理部分增加Fill holes步骤。
  • 位图预处理部分增加边缘不完整图形的去除步骤。

前几天记录了442路的轨迹,已经发现在玉带河大街桥那个地方轨迹和已有的图对不上了,我的轨迹里面东六环西侧路玉带河大街桥附近那段是绕弯的,而且穿越了已有的图的东六环。

刚才画图的时候用卫星影像对了一下那个位置,发现现有的数据图层是和影像匹配的。接着我找了个近期发布的442路,发现不是我的GPS出了问题,而是实际的路就是这样的。

接着我用高德地图看了一下,发现它的东六环和西侧的通运西路已经改成弯的了,但是高德的卫星影像里面都还是直的,也就是说高德的卫星影像也是有延迟的。

所以卫星影像的延迟到底有多大?

442路POV: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G41177FY 文中所说的是这个视频02:35开始的那一段。

Q: 怎么被屏蔽的,使用什么方法?

A: 和维基百科相同的

  • DNS 污染,防火长城劫持对后缀为 openstreetmap.org 域名的 DNS 查询,注入伪造结果,伪造结果中的IP不可达或者已被封锁。这体现在浏览器中的“连接超时”错误。

  • 深度包检测,发起HTTPS连接时防火长城检测到后缀为 openstreetmap.org 的 SNI 即发起 TCP 重置攻击。这体现在浏览器中的“连接被重置”错误。

Q: 如何绕过屏蔽?

A:

  1. 域前置

  2. TCB desync

  3. 使用代理。不必多说。

前两种方法在中文维基百科的帮助页面有详细的介绍。您只需在相关配置文件加入后缀为 openstreetmap.org 的域名。

Q: 为什么 JOSM 内置代理设置了仍然无法访问?

A: JOSM 的内置代理设置看起来不会代理 DNS 请求,这可能是一个 bug ,应该向其开发者反映该问题。

本文仅为对客观情况的概述,很多内容仅为口口相传的转述,不含任何观点。请勿作为新闻报道或百科条目的可靠参考资料引用。

————以下为正文————

北京时间昨天(10月28日)下午开始,Openstreetmap官网在中国内地无法直接访问,到今天上午时基本可以确定是网站被墙了。方式是DNS污染。受到影响的范围是以openstreetmap.org结尾的所有网址。

目前已知造成的影响如下:(以下均为不使用加速器的直连)

1、以openstreetmap.org结尾的所有网站均无法访问,显示为TIMED_OUT。包括但不限于osm主站、osmwiki、网页iD编辑器、论坛和用户日志。

如图所示

使用单独网址进行的渲染方式不受影响。因此在已使用相关工具打开网页的前提下,可以浏览自行车地图、公共交通地图等渲染风格。(但是由于根本打不开网页所以这条并没有什么卵用)

2、此前大量中国用户喜欢使用的Openrailwaymap可以正常打开网站,但是网站无法获取osm默认Carto渲染的底图,只能看到二次渲染的铁路线。

如图所示

3、所有不使用主站链接,单独建站的其它网站均可正常使用,如overpass、tracesmap、cyclOSM、OpenCycleMap、Memomaps、OpenTopoMap、OSM Piano、Wheelmap、OSMchina、weeklyosm、osmcal等。但是它们都无法再调用主站Carto渲染方式的地图。

4、JOSM编辑器已完全无法使用。既无法查看和下载任何数据,也无法将任何编辑上传到服务器。

5、在安卓/鸿蒙端,Streetcomplete、OSM contributor的APP已完全无法使用。而osmand由于其从osmand.net下载数据,因此可正常使用。

个人不使用MacOS端,因此相关情况不掌握。

6、一次性解决了中南大学学生瞎编辑的问题(雾

以上。

分享一个基于OSM制作的中国文化自然遗产地图,很有意思。

网址:http://stele.geogv.org/

可查看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基本信息。

地图使用OSM数据制作,使用了新的渲染方式。叠加了其它渠道来源的省市边界,边界上符合中国相关规定。

Posted by BG2ETV on 26 August 2022 in Chinese (China) (‪中文(中国大陆)‬). Last updated on 27 June 2023.

跟一下西园寺铃老师的风)

——————

>工程进度查询<

预处理阶段 线路代码与相关信息替换,添加车站TMIS

按照GB T 25344-2010执行

第一阶段 局直站、主要编组站、各机车、车辆、工务相关单位

哈尔滨 齐齐哈尔 牡丹江 佳木斯 三间房 哈尔滨南 东佳木斯 昂昂溪 富拉尔基 等

哈尔滨机务段 三棵树机务段 齐齐哈尔机务段 牡丹江机务段 佳木斯机务段及下属车间;

三棵树车辆段 齐齐哈尔北车辆段 齐齐哈尔车辆段 齐齐哈尔车辆厂及下属车间;

哈尔滨大机段 牡丹江救援车间及下属基地;

第二阶段 各线路的分界站交汇站、枢纽站旁以信号所或线路所形式设立的车站

绥化 南岔 莲江口 东门 香坊 孙家 王岗 万乐 朝中 加格达奇 林口 勃利 等

第三阶段 局界口、国界口、换轨站

兰棱-蔡家沟 五常-杜家 立志-太阳升 泰来-街基 斗沟子-鹿道 阿尔山北-伊尔炧-阿尔山 绥芬河 满洲里 同江北

第四阶段 各线沿线车站线路整修、分析线路拨改废弃痕迹、增加道岔股道编号、校准正线站线分布与里程数据

已于2023-06-27完成基本工作。

第五阶段 线路打包、建立关系

该步骤正在北京局试点,本工程已作前期预留,待体系成熟后将会同步。

Location: 北陵街道, 于洪区, 沈阳市, 辽宁省, 中国

之前好像没有人发布过这样的东西,我就仿照已有的线路做了个preset,已经用了一段时间了。刚刚再参考了其他人的preset,用了value_template,这样连自动模板补全功能都有了。

需要的朋友可以通过这个链接下载: https://notabug.org/vimacs/osm-stuff/src/master/bjbus_preset.xml

这是一个占坑文,我会逐步的补充内容

先简单记载一下我的思路

一个是之前想过的名称来源于两个或多个含义的组合

另一个是中英文或者不同语言名称来自不同来源的情况,如何处理

(因为之前对岸的琉璃酱也写了一篇文章,https://www.openstreetmap.org/user/%E7%90%89%E7%92%83%E7%99%BE%E5%90%88/diary/399165 看到对岸发展的比较快但是这边啥都没有觉得有点心堵的慌)

(先……先不要评论哦……!)(><)

榕江高铁事故中,有如下用户做出编辑

可谓“图为时而作”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若有其他编辑者在事件发生后(6月4日)在此地做出编辑,也欢迎直接评论留言,感谢

为所有被卷入此事的人祈祷平安🙏

Location: 忠诚镇, 榕江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贵州省, 中国

首先来一个最近的新闻

Pray for MU5735

目前从这里看能看到若干个版本:https://www.openstreetmap.org/node/9593896508

在hanchao老师的编辑之后,Jyunhou,Lepuse,Baeurodo,xyzzbx等几位朋友都在这里做出了不少编辑,此外还有一些changeset没有动到这个标志点,我通过历史一并发现:


有其他朋友发现类似的编辑可以在这下面留言

我再整理一下其他紧跟时政热点的编辑,感觉OSM中国也是一个新闻前线的记者站的感觉呢。

Location: 大塘口, 藤县, 梧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543000, 中国

上海地铁官网公开了各车站的站层图,可以看到车站内详细的布置,包括可活动的区域、通道、墙壁、电梯、楼梯、出入口、卫生间等等有用的资料。见图片:人民广场站层图

通过利用这些资料,我们可以进行室内地图的绘制,在indoor=可以看到精美的室内地图。大家可以参考下FreedSky画的地铁站和本人画的火车站,在右下角可以切换楼层。当然这两个例子也许还需要完善。欢迎各位同好们一起加入到室内地图的绘制。

本文首发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wiki页面

本wiki页面有非常详尽的行政区划标签使用方法,但是仍然还有争议,而且与其它wiki页面的解释完全不同。造成目前地图编辑时,不同城市的不同编辑者描述同一事物(如标注社区、街道、自然村、开发区时)经常使用不同的place标签。为统一标准,避免重复工作,现发起如下讨论。

本讨论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 目前有20个国家级新区使用place=cityplace=suburb,是否需要统一为place=city。以及是否需要扩大对于市级和区级开发区的适用范围。

  • 在村级自治组织,建成区与其他社区相接的社区使用place=quarter, 建成区独立于建成区的社区使用place=village是否有问题,以及目前村委会统一只使用place=village,是否也有必要进行上述和居委会一样的区分。

  • 强调自然村和行政村需要使用不一样的标签,对自然村的标注要强调根据规模不同使用place=hamletplace=isolated_dwelling两种不同标签。

  • 在上述几个问题解决后,需要确定是否有必要根据Key:place和子章节的内容为place=boroughplace=suburbplace=quarterplace=neighbourhoodplace=city_block等标签做中国化的单独定义(决定标签用于哪个行政等级,以及确定与原生标签place=city、place=town、place=village在定义上如何区分)亦或者选择将那些标签弃之不用。

除了在wiki讨论页讨论以外,也可在QQ群或电报群讨论,目的是让尽可能多中文用户就以上问题达成社区共识,避免再发生编辑上的标准冲突。